2008年12月29日星期一

如何申請“警察保釋”?

如果你有親戚或朋友被警察拘捕,並且被扣留在警局,而你想聘請律師,你該怎麼作?

一般上,警方會讓被拘捕者通知他的親戚或朋友有關他的下落﹕互控程序法典第28A條文。如果你沒有接到任何通知,你可以採取以下的做法:
(a)收集相關必需的資料

首先,你必須要知道受逮捕者的資料如﹕
(Ⅰ)此人在何時何地被拘捕?
(Ⅱ)此人因何被捕?
(Ⅲ)此人涉嫌什麼案件。
(Ⅳ)被拘捕在那間警局。
(Ⅴ)確定哪一個警員拘捕此人和相關的查案官。

(b)確定哪間警局和可以聯絡誰
(Ⅰ)第一,先確認你的親戚或朋友在哪間警局,同時也要確定你要聯絡何人以及要見誰。
(Ⅱ)一般上,有關的嫌犯被拘捕后,逮捕的警官會帶嫌犯到警局,然后報案,而這份報告叫逮捕報告(arrest report)。之后,高級的調查官(senior investigating officer)會安排一名調查官(investigating officer)去調查這個案件,而這位高級調查官也會通知相關的刑事調查部門(CID) 。
(Ⅲ)如果你了解刑事調查部門,你就會知道至少有4個管道可讓你接洽,並詢問有關你的親戚或朋友的情況:
  (1)逮捕官;
  (2)調查官(IO);
  (3)高級調查官(SIO):
  (4)警區主任(OCPD)或刑事調查部門主任(Ketua Bahagian Siasatan Jenayah Daerah)。

(c)請求和嫌犯會見:
(Ⅰ)一旦確認有關的警局和警務大員,你就可以馬上在電話上提出要求會見相關的嫌犯。
(Ⅱ)會見嫌犯主要的目的如下:
  (1)找出他因何被拘捕以及觸犯了什麼罪行;
  (2)詢問在逮捕或扣留期間他是否有被毆打;
  (3)詢問他到底可不可以被擔保出外 (“警察保釋”);
  (4)勸告他有權保持沉默等等相關的法定權利。
(Ⅲ)一般上,如果刑事主任認為,你會干擾警方查案,你在這個時候會被拒絕會見嫌犯。在現實中,你能不能見到嫌犯,完全取決于有關的刑事主任。例如,刑事主任,在得到上司的首肯後,基於以下其中一個的原因,會允許見嫌犯。
  (1)調查工作接近尾聲,你的出現不會干擾警方的工作。
  (2)有關嫌犯充分和警方合作。

  • 如果,你不能會見嫌犯,還有可以採取什麼行動?
    雖然在電話上,你對會見嫌犯的要求被拒絕,你還是可以親自去警局會見調查官或者是逮捕官。

  • 在哪里可以見到調查官或逮捕官?
    如果你選擇去警局,你一定要知道在哪里可以見到調查官,一般上,先到警局的詢問處詢問。若之前你已得到調查官的允許,你就可以去他的辦公室見他。約見調查官的目的是:
    (a)為什麼警方拘捕你的親戚或朋友?
    (b)是項的拘捕有逮捕令與否?
    (c)他犯了什麼罪行以及口供書是否已經完成,以及
    (d)他是否可被保釋出外等等事項。

  • 怎樣和警務人員溝通?
    你可能和警務人員有溝通的困難。一些警務人員禮貌友善,一些則無禮不合作。至于你會不會得到相關的資料,將取決你如何和有關的警務人員溝通。
    以下你必須謹記:
    (a)有禮和懇切。
    (b)衣著合宜。
    (c)不要和警察員爭論
    如果你有禮和懇切,你的要求也許被批準以及會得到相關的資料。如果警員的態度不佳,你可以向他的上司投訴。

  • 申請“警察保釋”:
    (a)在得到有關的資訊後,接下來你要知道,到底你的親戚或朋友是否可以保釋出外。
    (b)在4種情況下,警察有權給予保釋:
      (Ⅰ)當此人在沒有逮捕令的情況下被拘捕,而此罪行是可以保釋的話,那麼警方將會盡快給予保釋。
      (Ⅱ)當此人在沒有逮捕令的情況下被拘捕,如果這是屬不可逮捕的罪行,雖然調查官無法及時把案件調查完畢,以及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提控他,那麼,此人在調查官上司的許可下,在有擔保人或沒有擔保人的情況下,都可被保釋出外,並且必須要在特定的時間到警局報到。
      (Ⅲ)當此人被逮捕並被帶到警局,在決定提控他后,調查官或資深調查官在得到刑事主任的首肯后,如果此人在有擔保人或沒有擔保人的情況下,付出一筆合理的擔保金,此人就可以被准許保釋出外,並且要在特定的時間在推事庭出現。
      (Ⅳ)當此人在有逮捕令下被拘捕后帶到警局。如果逮捕令有言明可以保釋在外,他就可以付了擔保金被保釋出來。如果逮捕令沒有言明,那麼可以在推事面前提出保釋申請。
    (c)如果警察答應提供“警察保釋”,可以向刑事主任或其下屬(高級調查官或調查官)詢問有關保釋的附帶條件。在現實中,警察保釋是需要擔保人而不必擔保金的。
    (d)有關申請警察保釋,無論是有擔保人與否,相關表格,根據每個案情,可在警察43(6/87)查知。

    閱讀參考:
    (a)聯邦憲法
    (b)刑事程序法典
    (c)2006年刑事程序法典(修正)法令
    (d)1976年警察法令
    (e)1953年拘留所條規

  • 2008年12月28日星期日

    關於“月供股票計劃”

    在香港买股票,没点资金量还真不行。就拿汇丰银行来说,一手400股(港股以一手为基本交易单位),按3月16日收盘价每投134.3港元计算,不计交易费用、买入一手就需要高达53,720港元。于是,香港的一些金融机构就推出了为投资者提供月供计划的服务。

    金小姐是个很善于理财的人。2005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当年10月开始每月用1000港元投资汇丰银行的股票,到目前为止,她已经有100多股汇丰银行的股票了。她乐观地估计,如果一直坚持下去,10年后,即使汇丰银行仍保持目前的股价的话,她也能靠月供赚到人生的第一个100万港元啦.

     不过,1000港元一般只可投资一种股票,如果要增加投资品种,就需要提高投资额。比如中银香港月供金额最低为1000港元,只可投资一种股票,其后每增加一种股票,最低月供金额需以500港元的倍数递增,同一计划最多可选择5种股票。

    月供股票虽然可以通过平均成本法尽量减低成本,但选准股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单一股票的风险也不小。

    月供股票与一般投资股票在收费方面差别不大,也要收取经纪佣金等交易费用
    不过,这笔费用一般都包括了所有交易相关费用,如证监会交易征费、交易所交易费、印花税,以及经纪佣金。除此之外,恒生银行收取的手续费里还包括买入证券存入费及代理人服务费。而汇丰银行则包括存入证券费用、中央结算系统(CCASS)收费。

    (几乎所有银行都收取投资额的0.25%作为手续费,但最少50港元。也就是说月供2万港元及以下,每月都要付50港元。)

    以月供1,000元及最低收費50元為例,當中只有950元餘額用作購買股票,手續費已佔每月供款額5%,若客戶一年的投資回報低於5%,便錄得帳面虧損。

    在香港投资股票,收费项目比内地繁杂,比如通常每半年收取一次的股票托管费。月供股票,投资者也需留意银行会否收股票托管费.汇丰银行只豁免头两年的托管费,从第三年起就将根据客户的级别收取,一般客户每半年150港元,卓越 理财客户100港元。中银国际证券每月每手香港股票均会被收取0.012港元的股票托管费不足一手将以一手计算,且没有最低收费。花旗银行也要求缴付每 半年一次的证券托管费。

    相比较,中银香港的收费较低。不但免收股票保管费、代收股东权益(如股息)手续费,而且交易费用也很优惠。其他机构一般按每只股票投资额收费,中银香港则是按每项计划收费,每项计划最多可投资5只股票。这样,如果投资5只股票,月供款2万港元以下,只要50港元的费用,其他很多机构恐怕起码要250港元了。 从上述收费情况看,每月投资额越少,实际的收费越高。

    如果按每月投资2,000港元,手续费50港元计 算,费率高达2.5%,较一般的股票交易费率要高(银行的经纪佣金通常为0.25%,最低100港元;交易征费0.004%;交易费0.005%;印花税 每千港元成交额收1港元)。


    如果是调整每月投资额或投资组合,或者终止投资计划,一般不收费.投资者若卖出月供计划账户中的股票,不论计划是否被终止,都要缴纳有关交易费用,包括一般经纪佣金及其他有关证券服务费用

    当投资者卖出股票时,账上的股票未必是整“手”,也就是有“碎股”。通常“碎股”出售价格要比市价低。不过,中银香港可以以正股的市场价格卖出“碎股”.沽出「碎股」的程序亦與一般正股買賣程序大致相同,但「碎股」須由人手處理,故處理時間或會較長,部分銀行只容許投資者經指定的渠道沽出「碎股」,例如客戶須親身到銀行分行辦理或經非電子交易途徑沽出「碎股」。

    一下是一些月供分摊后的实例:

    1)早前都有考慮過月供股票,但後來計番條數覺得好唔化算。

    例如 : 月供匯豐,每月供款3千,又假設匯豐為5萬元一手來計;要供17個月才供滿一手股票,但在手續費上已花了$850.,好貴呀!

    個人認為 : 除非是打算每月供款的銀碼可以很大,而又同時打算買多隻股票,這樣就較為化算,否則看來像是付錢給銀行 / 証券公司來逼自已儲蓄!


    2)以香港市场举例,投资汇丰控股(0005. HK) ,假设投资者每月投资额为2,000 港元,根据2001 年至2004 年股价的变化,月供4年后,平均买入价约每股100 港元:这4年间,股价最高升至136.5 港元,也曾低至68.5 港元,进行定期定投后,虽然不是在最低点买入,但也成功地躲过了从130 港元跌落的打击,而这样投资的回报明显:4年中投资者大约得到960 股汇丰控股,以现价138.8 港元(截至9月14 日收盘价)计算,市值约为16,339.37 亿元,96,000 港元的总投资额4年的回报率超过25% ,其中还未包括股息。


    2,000 * 12 = 24,000 * 4 =$96,000
    股息($6.80 per year)
    50*12=600 * 4 = $2,400
    96,000 + 2,400 = $98,400
    (成本)
    16,339.37 - 98,400 = $82,060.63
    (回报)








    2008年12月19日星期五

    靠買中人壽去達到財務自由

    要供幾耐(多少年)才好停止月供?

    那即是問你如何能夠靠買中人壽去達到財務自由
    我認為如果你想用股票投資來達到退休唔使做的目的
    一定要有一份固定的現金收入
    如果以投資中人壽做目標, 就一定要靠收取穩定的股息
    假設你十年後退休, 退休生活每月需要支出3萬元
    如果每年通脹平均是3厘, 今天的三萬元支出就相等於十年後的4.03萬
    或是十年後每年需要支出48.38萬
    中人壽07年每股派息0.42人民幣或0.48港元
    我預計中人壽的股息以每年25%增長
    到十年後, 中人壽每股派息4.47港元
    如果要收每年48.38萬利息
    那一共需要約10.8萬股中人壽
    那麼無論你是月供股票或是有錢的時候看好價買入
    你十年後就需要儲蓄到約十萬股中人壽才能達到財務自由
    今天你的目標還是很遠嗎?
    這個不是問題
    由今天開始努力工作
    儲蓄到相當的金錢就長線買進優質股票
    聚沙能成塔 積少可成多

    2008年12月17日星期三

    How to truncate log file in SQL Server 2005

    How to truncate log file in SQL Server 2005

     

    SQL Server 2005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SQL Server 2000. To truncate log file is one thing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SQL Server 2000. In SQL Server 2000, you just use Shrink to whatever file size you like. In SQL Server 2005, sometime I cannot shrink the log file at all.

     

    Here I want to describe some tricks to truncate log file for a database in SQL Server 2005. The work environment is MS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I.  Shrink the log file size at the right time

    I found out this trick:

     Immediately after I use the SSIS package or Import the data to the database ( highlight the database->Tasks->Import data … ), or Export the data from the database ( highlight the database->Tasks->Export data … ),  I can shrink the log file to the desired size, for example, 1MB.  That is, highlight the database->Tasks->Shrink->Files

     set the file size, say, 1MB.

    Then, click OK and you are done.

     

     

    II. Eliminate the log file completely

    Sometimes we just do not need the big log file. For example, I have 40GB log file. I  am sure I do not need this log file and want to get rid of it completely to free up the hard drive space. The logic is

    a. Detach the database

    b. Rename the log file

    c. Attach the database without the log file

    d. Delete the log file

     

    Let’s say, the database name is testDev. In the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1. Highlight the database-> Tasks->Detach..-> Click OK
    2. Go to log file folder -> rename the testDev_log.ldf to be like testDev_log-aa.ldf,
    3. Highlight Databases->Attach…-> Click Add -> add the database testDev, highlight the log file and click the ‘Remove’ button. This means you only attach testDev.mdf
    4. After this is done, you can verify the contents of the attached database and then delete the log file.

     

    This way we can safely delete the log file and free up the space.  

    2008年12月8日星期一

    壽險公司估值的討論

    出自平安證券的一系列國內保險行業報告, 非常值得對壽險公司有興趣的投資者一看. 平安證券認為由於人壽保險公司經營模式的特殊性(筆者註: 壽險公司賣出保單的頭一年, 越賣得多保單, 壽險公司虧損越多, 造成一個奇怪的現象, 新業務增長越多越快, 虧損反而越嚴重), 會計財務表無法真實反映壽險公司的經營成績, 傳統估值法低估了壽險公司的價值, 引入精算技術的內含價值法則能夠糾正壽險產品週期較長和新業務展業費用高而造成會計核算的偏差, 因此, 內含價值法是判斷壽險公司價值較可靠的標準.

    以下是平安證券的壽險公司內含價值評估體系:

    平安證券認為影響壽險公司內含價值的主要因素是保險代理人的數量和保險產品結構.

    壽險業務估值 = 內含價值 + 新業務價值

    新業務價值 = 一年新業務價值 x 新業務乘數

    一年新業務價值 = 新保單首年保費 x 新保單內含價值貢獻率

    新保單首年保費 = 保險代理人的數量 x 人均保單件數 x 件均保費

    新保單內含價值貢獻率取決於保險產品結構.

    一般來講, 人均保單件數和件均保費相對平穩, 因此, 決定 一年新業務價值 的主要因素是保險代理人的數量和保險產品結構.


    平安證券認為壽險公司內含價值的增長驅動因素由3部分組成:

    (1) 核心價值: 期初內含價值的預計回報 + 一年新業務價值

    (2) 超額回報: 三差益 (利差益, 費差益, 死差益), 精算假設調整以及模型變動, 市場價值調整影響, 包括資產與負債的市值變動

    (筆者註: 利差益是指壽險公司實際投資收益與資金成本的差異, 相等於銀行業的淨息差 (Net Interest Margin)). 利差益的超額回報是指實際投資收益超過精算假設下的投資收益.
    (3) 資本運作 : 合併收購以及融資



    精算假設的項目包括: 貼現率, 投資回報率, 死亡率, 費用率, 退保率, 分紅率等. 平安證券認為貼現率和投資回報率是精算假設中最關健的兩項指標. 國內壽險公司的精算假設過於保守.


    中國人壽, 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的"長期投資回報率假設"分別為5.5%, 5.5%, 5.2%, 而貼現率則分別為11.5%, 11.5%, 12%. 平安證券認為, 相比歐洲壽險公司, 國內壽險公司的投資回報率假設偏低, 而貼現率假設則偏高, 導致貼現率與投資回報率兩者差距過大. 如果提高"投資回報率假設"50個基點, 同時降低"貼現率假設"100個基點, 三大壽險公司的內含價值則可提高9.3%至18.9%.


    平安證券認為新業務乘數由一年新業務價值增速決定, 即是增速越高, 新業務乘數就應該越大, 情況和盈利增長率越高, 值得越高的市盈率相似. 由於一年新業務價值受新單首年保費和新單內含價值貢獻率影響, 因此新業務乘數必須考慮這兩個因素的長期變動趨勢.

    新單內含價值貢獻率將由競爭格局決定. 全球主要的成熟市場, 前10大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合計佔40%至80%, 由此可見保險業競爭格局穩定, 壟斷特徵明顯. 至於國內, 截至2008年6月底,前3大壽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合計為63.7%, 而且自2003年以來, 新單內含價值貢獻率整體穩步上升, 反映壽險業競爭放緩.

    (筆者註: 從平保一馬當先的新單內含價值貢獻率可以看到, 平保的產品結構最優勝.)

    另外, 自08年以來, 萬能險結算利率持續走高(與A股走勢背道而馳), 引發投資者對國內壽險行業競爭環境惡化的憂慮. 平安證券認為萬能險結算利率是波動的, 而不是只升不降; 萬能險結算利率是實際回報率平滑後的結果而不是新保單成本.

    (筆 者註: 保險公司的投資回報率平滑策略是指在投資收益高的時候, 保險公司公佈的結算利率會比實際的低, 多餘的利息會撥入投資回報準備金, 在投資收益低於平均水平時, 保險公司會動用這些準備金, 使到公佈的結算利率會比實際的高, 但其實並非來自保險公司的補貼, 所以不會增加成本).


    壽險公司的會計利潤由收入和支出決定. 當中, 收入主要包括保費收入和投資收益, 而支出則包括賠付和準備金提轉差.

    平安證券認為壽險業務的收入與支出時期不相匹配會扭曲會計利潤: 由於新保單的銷售費用和佣金支出一般發生在前期, 尤其是首年, 所以會計利潤通常不是由首年新單, 而是由續期保單所創造的. 因此, 新業務壓力造成對會計利潤的扭曲.

    另外, 盈餘管理也增加準備金的預測難度: 壽險公司管理層對萬能險平滑準備金, 分紅險特別儲備金等準備金計提具有較大的選擇權, 因而直接影響當期負債和會計利潤.

    相對來講, 精算利潤更能真實反映壽險公司的經營成績.

    精算利潤 = 一年新業務價值 + 經驗利潤


    經驗利潤 = 投資回報差異 + 其他營運差異

    經驗利潤中的死差益和費差益相對較穩定, 而利差益隨著實際投資收益率的波動而變動.







    三差概念-Part4

    個人觀點:

    正常而言, 保險公司的主要收益是倚靠「三差」, 這是包括利差(Interest margin)、費差(Expense margin)、和死差(Mortality margin), 這「三差」便是實質投資收益、實質費用、實質死亡率與保險公司設計保單時所作出內部假設的差別。

    例如, 以下是一個解釋「三差」的好例子:

    有一天, 二十名客戶向保險公司買了年期的人壽保險產品A,每人交了萬保費,保額則為十二萬。


    根據保險公司當初設計保單時的內部假設:

    1、預計年底時這二十名客戶中會有兩人會死亡。
    2、預計保險公司的費用為萬,投資收益為萬。

    因此保險公司預計在年底時的資金餘額便是20名客戶×1萬保費-4萬費用+8萬投資收益=24萬,這正好是足夠賠付給這兩名死去客戶的二十四萬元保額

    可是, 你要知道, 實質投資收益、實質費用成本、實質死亡率是與保險公司內部假設的是會出現差別的, 這個差別便是「三差」。

    如果年底時實質死了三個客戶,保險公司就虧損十二萬,這就是「死差損
    如果最後是沒有客戶死亡,保險公司便賺了二十四萬,這就是「死差溢

    如果保險公司的實際費用萬,保險公司便會虧損萬,這就是「費差損
    如果保險公司的實際費用是萬,保險公司可以賺到萬,這就是「費差溢

    如果實際投資收益是十二萬,保險公司便可以賺到萬,這就是「利差溢
    如果實際投資收益是萬,保險公司虧損萬,這就是「利差損


    一般而言, 實質費用和實質死亡率是與保險公司設計保單時所作出的內部假設是差別不大, 所以對保險公司的收益影響最大的便可算是「利差(Interest margin)」了

    日前, 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意原則上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訂草案)》, 從而進一步拓寬了保險資金的投資範圍﹐例如保險公司可以將原來的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改為買賣有價證券﹐並增加不動產投資等。 當保險公司
    可以「靈活地」把一部份的投資組合份額從保守的定息投資產品, 轉為投資較高回報的有價證券及不動產投資等, 促使保險公司的投資組合可以變得多元化, 這是對提升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的回報率及穩定性是有幫助。另外這亦能夠沖減保險公司的資金成本上升風險, 從而可以提升保險公司的「利差溢所以總括而言, 這消息對國內保險公司而言是利好的。

    七大影響內涵價值的主要因素-Part3

    上期談到,保險公司股價的長期走勢主要是反映內涵價值的未來狀況那麼究竟有何因素能夠影響內涵價值出現變動,從而改變保險股的內在價值呢?

    基本上,保險公司的內涵價值之所以出現變動,是主要透過七項因素所導致。關於這七項因素,包括了期初內涵價值預期回報、一年新業務價值、三差、精算模型假設變動、資產市價調整、股息收取和派發、以及外部資本注入


    影響內涵價值出現變動的七項因素:

    1.
    期初內涵價值預期回報

    例如: (期初有效業務價值
    + 一年新業務價值) X 中央銀行貼現率或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借貸利率 + 淨資產預期投資回報

    2.
    精算模型假設變動

    例如: 精算模型內的預期回報和風險貼現率等出現假設變動

    3.
    一年新業務價值
    例如: 期內新保單銷售和新保單內涵價值貢獻率

    4.
    三差
    例如: 實質投資收益、實質費用、實質死亡率與保險公司設計保單時所作出內部假設的差別

    5.
    資產市價調整
    例如: 企業資產和負債市值因市場波動而出現變化

    6.
    股息收取和派發
    例如: 從投資項目中收取股息、或向股東派發股息

    7.
    外部資本注入
    例如: 外界向保險公司進行注資

    一般而言,保險公司所制定的精算模型,是為已銷售的保單價值和公司淨資產制定預期投資回報率,這亦是保險公司內部所假設的內涵價值預期年增長率這預期投資回報率是穩定增長,很少出現變動,例如現時中人壽和平保的長期投資回報率假設分別都是5.5%左右。可是,一旦保險公司調整精算模型內的假設,例如調升預期投資回報率或下調風險貼現率等,這是會影響內涵價值的增長變動

    除此之外,保險公司於期內的保單銷售額和保單內涵價值貢獻率是會影響一年新業務價值,從而影響保險公司的內涵價值。例如,中人壽和平保的首3季保費增長分別是57%31.4%,假如這新增的保單內涵價值貢獻率能夠維持不變,那麼今年兩保的一年新業務價值增長率便會有所提高,從而利好兩保的內涵價值

    另一方面, 三差亦是影響內涵價值變動的一大重要因素, 這是包括利差(Interest margin)、費差(Expense margin)、和死差(Mortality margin)。這「三差」便是實質投資收益、實質費用、實質死亡率與保險公司設計保單時所作出內部假設的差別。

    保險公司設計壽險產品時是需要假設相關費用和死亡率從而計算合適的保費金額。假如預計費用和死亡率是與實際出現差異例如預計費用和死亡率是比實際的為高, 那麼這是對內涵價值有所利好。除此之外,金融市場出現波動, 這是會促使實際投資回報與預期回報出現差異,加上市場波動亦會影響保險公司資產和負債市值出現變動, 從而影響內涵價值。例如近期投資市場出現大幅波動導致中人壽和平保的投資回報不太理想,她們於首3季盈利和淨資產亦是比同期出現下跌,這些因素便是對內涵價值造成了負面影響

    如果想了解三差,可以瀏覽以下文章:
    http://hk.myblog.yahoo.com/iam-waise/article?mid=8014



    最後,保險公司從投資項目中所收取的股息,或公司計劃向股東派發股息,或外界例如母公司向保險公司進行注資,這些都是影響內涵價值出現變動的主要因素

    一旦投資人從市場得到相關資訊,只要明白以上這七項因素,便容易分辨出那些市場消息是會影響保險股的內涵價值,大家心中便能夠預計保險公司內在價值的未來狀況了

    分析保險股要看內涵價值?- Part 2

    上期談到,保險公司的賬面利潤是容易受到扭曲,導致P/E是較難反映保險股的現時價值。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內涵價值評估體系便因此應運而生了。

    何謂內涵價值評估體系? P/E等傳統估值法不同,內涵價值的估值基礎是引入了精算概念,主要是建基於對未來現金流和相關風險折讓的計算,因此能夠糾正保單供款較長,以及賬面收入和支出不一致等估值問題。

    以下是保險公司的評估價值體系:



    一般而言,保險公司評估價值是由內涵價值(EV)和新業務價值的加總所構成。

    內涵價值(EV)是有效業務價值和調整後淨資產的總和; 有效業務價值等於扣除持有保單賠付能力額度之成本後的有效保單於未來所產生現金流的現值; 調整後淨資產則屬於扣除償付能力額度後的淨資產餘額。

    對於一般投資人而言,內涵價值(EV)的計算方法是十分複雜,而且是需要涉及大量未來假設
    因此,這個數據主要都是由精算師所計算,不過我們可以透過公司年報去獲取內涵價值(EV)的最新狀況。


    新業務價值是一年新業務價值(NBV)乘上新業務倍數後所得到的價值; 一年新業務價值(NBV)等於新保單首年保費乘上新保單內涵價值貢獻率; 新保單首年保費是建基於保險代理人數、人均保單數量和平均保單費用; 新保單內含價值貢獻率則是取決於保險產品種類(例: 分紅險、萬能險、投連險)、和保單繳費方式(例: 期繳 VS 躉繳)、銷售渠道結構(例: 旗下保險代理 VS 銀保等)。

    例 如,我們經常聽到的所謂銀保銷售,這即是保險公司透過銀行渠道銷售保險產品。由於銀行網絡廣泛和客戶較多,因此銀保渠道的特點是保單銷量較大。可是,由於 銀行銷售佣金相對較大的關係,保單內涵價值貢獻率亦是較傳統渠道為低。因此,近期中人壽的保費增長看似強勁,可是她最近的保單銷售其實主要是倚靠銀保銷售 渠道,故此預期這批新保單內涵價值貢獻率是會較低,從而抵消了中人壽保費增長強勁對一年新業務價值(NBV)的一定利好。

    關於新業務倍數,它是由一年新業務價值(NBV)的未來增長速度所決定。未來一年新業務價值(NBV)增速越大,新業務倍數便會越高,那麼這是對保險公司的新業務價值更為利好

    假如希望找出保險公司一年新業務價值(NBV)的最新狀況,我們亦可以透過公司年報去獲取相關資訊。


    從以下圖表可見,中國人壽和平安保險的內涵價值(EV)及一年新業務價值(NBV)都分別於04-07年持續穩健上升。特別是一年新業務價值(NBV)的每年平均複合增長率(CAGR)已經達到22%-23%,這是可以支持兩保得到較高的新業務倍數。因此,透過持續穩健快速增長的內涵價值(EV)及一年新業務價值(NBV),加上基本因素能夠支持較高的新業務倍數,促使了兩保的內在價值不斷持續提升這些便是兩保股價於這四年間持續上揚的主要驅動因素,以及亦是在現今大熊市下兩保股價仍然相對其他中資股較為堅挺的原因之一了。


    人民幣 / 億元

    2004

    2005

    2006

    2007

    每年平均複合增長率

    中人壽

    內含價值(EV)

    900.73

    1139.54

    1,819.89

    2,525.68

    41.0%

    一年新業務價值(NBV)

    65.04

    74.89

    104.81

    120.47

    22.8%

    平保

    內含價值(EV)

    372.48

    483.63

    655.73

    734.07

    25.4%

    一年新業務價值(NBV)

    39.13

    45.39

    51.32

    71.87

    22.5%

    Source: 中人壽和平保年報



    中國人壽和平安保險股價走勢與恒生指數的五年比較圖:



    雖然我們了解到保險公司的價值是取決內涵價值(EV)和新業務價值的總和,這些資訊亦可以從公司年報中獲取。可是,現時保險公司股價的長期走勢是主要反映內涵價值(EV)和新業務價值的未來狀況,每一項新資訊的出現都可能會改變這些數據現狀,從而影響保險公司的內在價值。如是這樣,有何驅動因素是會影響內涵價值(EV)和新業務價值的升跌變動,因而導致保險公司的內在價值出現改變呢? 下期再談

    P/E難秤保險股?- Part 1

    作為香港長線投資者,相信應該對(2628)中國人壽和(2318)平安保險等中資保險股是不會感到陌生吧! 可是,大家又是否知道如何為這些保險股作估值分析? 即是能否分辨保險股股價的平與貴呢?

    要 分析保險股的估值,首先要了解保險公司的經營模式。例如,保險公司主要是設計不同保險產品,然後把這些產品賣給客戶,客戶便需要根據保單合約繳付保險金。 保險公司便把這些保險金用作投資賺取回報,最後保險公司便根據保單合約向客戶支付指定金額。通常而言,保險公司的最終投資收益和所持有的資產大於保險賠付 金額的差別,這些便是保險公司真正所得的盈利。


    有些人認為,與普通股票一樣,分析保險股的估值主要都是看市盈率
    (*P/E Share Price/Earnings Per Share)作為指標。假如他們是對的,那麼分析保險股的估值便是主要看財務報表上的盈利(Net Profit)了。

    大 家應該知道,財務報表或損益表上的盈利主要是由收入和支出所決定。其中保險公司的主要收入是包括保費收入和投資收益,主要支出則是賠付和準備金提取等。可 是,假如以賬面利潤去分析保險股的估值,那麼便容易碰上賬面利潤出現大幅波動的問題,從而影響保險公司估值的預測和穩定性。


    主 要原因,首先是會計收入和支出不一致問題。根據中國會計準則(PRC GAAP),當保險公司成功銷售保單後,銷售佣金和保單費用便需要在首年全部入賬列作成本,但往後投保人為保單所繳交的保費則被列作收入。由於會計收入和 支出在時間點上出現不一致,因此這會導致保險公司出現「前期少、後期大」的利潤扭曲問題了。不過, 國際會計準則(IFRS 4)則給予了保險公司把銷售佣金和保單費用攤分入賬, 從而解決會計收入和支出在時間點上出現不一致的問題出現。


    其次,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是經常受到金融市場大幅波動或公司投資決策轉變的影響。例如今次的金融海嘯危機,市場波動是異常劇烈,可是保險公司持有用作「買賣用途」和「可用作出售用途」的投資資產市值變動是分別需要在損益表和股東權益表上反映
    ; 一或是受到公司投資決策轉變而導致投資資產入賬方式出現改變,例如由「隨市價變動入賬」的證券買賣投資轉變為「以成本入賬」的債券收息投資等; 因此,這些因素勢必影響保險公司的賬面利潤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了。

    除此之外, 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於投資分類和投資收益虧損入賬上的差異, 亦是屬於影響保險公司賬面利潤的主要因素, 因而導致根據不同會計準則編制賬目的保險公司之間是難以作出直接比較。


    最後,賠付或分紅準備金容易受到公司管理層操控的問題。由於會計準則給予保險公司管理層較大空間在損益表上調控賠付或分紅準備金數額,即是代表管理層有能力調控損益表上的賬面支出和資產負債表上的當期負債,從而能夠人為影響賬面利潤的數值了。

    亦是這些原因,不論它們是單獨出現,或是交替展現,都可以扭曲保險公司的賬面利潤。假如我們分析保險股的估值主要是看市盈率
    (P/E),那麼便會容易出現估值預測穩定性和準確度的問題了。

    如是這樣,我們應該要如何分析保險股的估值呢
    ? 現今投資機構亦是基於什麼準則去分辨保險公司股價的平與貴呢? 關於這些問題,下次再談。


    本篇精華內容刊於1025iMoney的《計師博客》專欄

    ++++++++++++++++++++++++++++++++++++++++++++++++++++++++++++++++++++

    http://hk.myblog.yahoo.com/iam-waise/article?mid=15244

    分析ROE看三指標 - Part2

    上期談到,股本回報率(ROE)是衡量股東資金回報的指標,亦是監察公司管理層的盈利能力、資產管理及財務控制能力的工具。

    雖然如此,當大家以ROE分析某股票時,有時可能會發現這個指標是十分反覆,難以理解。例如,當觀察(00410.HK)SOHO中國於04年至07年的ROE比率變化時(見表一),便會發現SOHO中國的ROE04年的92.24%持續下跌至07年的13.6%,下跌幅度之大是令人驚訝。這是否代表SOHO中國於近四年經營不善,因此令股東回報持續下跌呢?


    表一
    :

    (00410.HK)SOHO中國

    12/2007

    12/2006

    12/2005

    12/2004

    股本回報率 (%)

    13.60%

    25.06%

    72.70%

    92.24%

    數據來源: 按公司年報計算


    要拆解SOHO中國ROE持續下跌的原因,那便要用上源自美國杜邦公司所創的杜邦分析法(DuPont Analysis)。這便是透過分拆ROE為邊際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和股本槓桿比率這三個財務比率,然後透過觀察這三個財務比率之間的變化關係去綜合分析公司ROE的升跌因由。



    邊際利潤率代表公司每銷售一元可以賺取多少利潤,比率越高即代表公司的經營效益越好。
    總資產周轉率主要是反映企業資產利用的效率,比率越高即代表公司的資產周轉速度越快,反映銷售能力越強。當邊際利潤率與總資產周轉率相乘,這便是所謂的總資產回報率(ROA)了至於股本槓桿比率,主要是反映公司的總資產中有多少是屬於股東權益,比率越高即代表公司的債務水平相對股東權益越高股本槓桿回報便會越大。總之,當這三大比率相乘,或者以總資產回報率(ROA)與股本槓桿比率相乘,便可以得出ROE了。


    表二:

    (00410.HK)Soho中國

    12/2007

    12/2006

    12/2005

    12/2004

    邊際利潤率 (%)

    28.27%

    19.59%

    18.47%

    13.63%

    總資產周轉率(%)

    29.64%

    20.65%

    64.82%

    36.46%

    股本槓桿比率(%)

    162.27%

    619.74%

    607.33%

    1855.79%

    股本回報率 (%)

    13.60%

    25.06%

    72.70%

    92.24%

    數據來源: 按公司年報計算


    從表二中可見,SOHO中國於這四年的邊際利潤率持續上升,由04年的13.64%上升至07年的28.27%,顯示SOHO中國的經營效益已經不斷改善。至於總資產周轉率,除了05年是異常波動外,比率於近兩年是顯得平穩,由20.65%上升至29.64%。不過,當留意股本槓桿比率時,便會發現比率由04年的1855.79%持續大跌至07年的162.27%,明顯反映這便是SOHO中國ROE持續下跌的主要原因。

    其實大家可以發現,SOHO中國於近四年股東權益佔總資產比重是逐漸高於公司債務,這主要是受益於公司盈利持續上升和07年上市集資所致。因此,在資產結構趨向以股東權益為主的情況下,導致SOHO中國的股本槓桿比率大幅下降,亦從而拖低了ROE。不過,SOHO中國潘總已經指出公司將會增加借貸以作未來發展,意味著SOHO中國於未來數年的股本槓桿比率是可能會逐漸上升。只要日後SOHO中國的邊際利潤率和總資產周轉率,或相等於總資產回報率(ROA)能夠繼續維持上升趨勢,那麼SOHO中國的ROE便有機會止跌回升了。


    本篇精華內容刊於1129iMoney的《計師教路》專欄


    天曉 2008-12-08 11:06

    另外,有時候看roe也不一定高就好,還需要考慮槓桿比率,如果高roe是純粹源自較高的槓桿比率,而非來自roa.那也不是太好,而且相對來說可能就是沒有這麼穩定,競爭優秀便顯得有點薄弱。

    當然如果有能力將槓桿維持在一定水平,而經濟幾個經濟週期,那高財務槓桿也會是合理的。

    檢舉

    維斯2008-12-08 11:49

    可以這樣看, 市好時, 較高槓桿比率可以倍增roe回報

    但市差時, 低槓桿比率則防守性強, 高槓桿比率便較易自焚

    所以公司管理層必須要懂得於不同經濟週期調控債務槓桿, 從而能夠增加股東回報和減低風險








    股東回報看ROE - Part 1

    ROE,全稱Return of Equity或股東權益回報率,主要是由淨利潤除以股東權益所計算出來。淨利潤等於公司於財務年度內所產生的利潤,股東權益則是代表投資者在公司中的利益。在資產負債表中,股東權益是指股東對公司資產在清償所有負債後剩餘價值的擁有權,或是直接與淨資產(NAV)等值。

    股東權益回報率(ROE)除了是一個衡量股東在公司內所獲得投資回報的指標之外,亦是一個監察公司管理層的盈利能力、資產管理及財務控制能力的重要指標。例如: 10億的股東權益能夠平均每年創造2億的淨利潤,這即表示股東們所投資的10億元於每年能夠獲得2億元的收益回報,那麼ROE便等於20%了。一般而言,ROE越高越好,高於15%是屬於理想,而大於20%則是屬於優異水平。



    假如大家曾經研究股神巴菲特的選股方向便會發現股神是喜歡尋找一些具有「持續競爭優勢」,而同行競爭對手是難以與之競爭的公司。關於具有這樣優勢的公司,她們通常都是擁有一個共同標誌,這就是較高的ROE股神巴菲特曾經說過,一項成功的股票投資是取決於公司基本業務能否具備持續產生收益增長的獲利能力,因為公司利潤將會隨著時間而不斷增加,公司股價也會因反映公司內在價值的增加而持續上升,當中ROE便是一個不錯的監察指標。在巴菲特的選股模型中,其中一項條件便是尋找平均ROE大於12%的公司。

    要分析目標股票的ROE,首先便需要與公司過往的ROE作出比較從而了解目標股票的ROE的穩定性、發展趨勢、以及回報率能否持續處於較高水平狀況另一方面大家亦需要把目標股票的ROE與其他同行競爭者和行業平均水平作出比較,從而了解目標股票的ROE在行內的位置和競爭力是如何等。

    例如,以下是國內地產股的ROE比較表:




    國內地產股股東權益回報率(ROE)

    07年12月

    06年12月

    05年12月

    04年12月

    (03377.HK) 遠洋地產

    10.88%

    16.18%

    26.10%

    8.28%

    (00688.HK) 中國海外發展

    15.90%

    15.35%

    13.85%

    10.66%

    (01109.HK) 華潤置地

    6.47%

    7.46%

    4.74%

    0.57%

    (00410.HK) SOHO中國

    13.60%

    25.06%

    72.70%

    92.24%

    (00272.HK) 瑞安房地產

    15.51%

    8.21%

    7.99%

    17.39%

    (02007.HK) 碧桂園

    21.59%

    116.00%

    26.70%

    15.31%

    數據來源: 按公司年報計算

    從上圖中可見除了華潤置地之外另外五間國內地產股於過往四年的ROE都能夠達到雙位數字的高水平,這即表示她們能夠為股東帶來較高的回報收益可是,當深入回顧她們過往四年的ROE變化時便會發現中國海外的ROE是十分穩定和正處於上升趨勢,而瑞安房地產的ROE於近三年亦是持續上升中。可是 SOHO中國、遠洋地產和碧桂園的ROE則變化較大,當中SOHO中國和遠洋地產的ROE出現了下降趨勢問題。這是否代表這三間公司的未來股東回報和競爭力已經出現負面問題呢? 另外導致ROE出現變化的驅動因素亦是什麼呢? 關於這些疑問,下期再談。


    本篇精華內容刊於1122iMoney的《計師教路》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