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觀點:
正常而言, 保險公司的主要收益是倚靠「三差」, 這是包括利差(Interest margin)、費差(Expense margin)、和死差(Mortality margin), 這「三差」便是實質投資收益、實質費用、實質死亡率與保險公司設計保單時所作出內部假設的差別。
例如, 以下是一個解釋「三差」的好例子:
有一天, 二十名客戶向保險公司買了一年期的人壽保險產品A,每人交了一萬保費,保額則為十二萬。
根據保險公司當初設計保單時的內部假設:
1、預計年底時這二十名客戶中會有兩人會死亡。
2、預計保險公司的費用為四萬,投資收益為八萬。
因此保險公司預計在年底時的資金餘額便是20名客戶×1萬保費-4萬費用+8萬投資收益=24萬,這正好是足夠賠付給這兩名死去客戶的二十四萬元保額。
可是, 你要知道, 實質投資收益、實質費用成本、實質死亡率是與保險公司內部假設的是會出現差別的, 這個差別便是「三差」。
如果年底時實質死了三個客戶,保險公司就虧損十二萬,這就是「死差損 」
如果最後是沒有客戶死亡,保險公司便賺了二十四萬,這就是「死差溢 」
如果保險公司的實際費用六萬,保險公司便會虧損二萬,這就是「費差損 」
如果保險公司的實際費用是一萬,保險公司可以賺到三萬,這就是「費差溢 」
如果實際投資收益是十二萬,保險公司便可以賺到四萬,這就是「利差溢 」
如果實際投資收益是二萬,保險公司虧損六萬,這就是「利差損」
一般而言, 實質費用和實質死亡率是與保險公司設計保單時所作出的內部假設是差別不大, 所以對保險公司的收益影響最大的便可算是「利差(Interest margin)」了。
日前, 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意原則上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訂草案)》, 從而進一步拓寬了保險資金的投資範圍﹐例如保險公司可以將原來的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改為買賣有價證券﹐並增加不動產投資等。 當保險公司可以「靈活地」把一部份的投資組合份額從保守的定息投資產品, 轉為投資較高回報的有價證券及不動產投資等, 促使保險公司的投資組合可以變得多元化, 這是對提升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的回報率及穩定性是有幫助。另外這亦能夠沖減保險公司的資金成本上升風險, 從而可以提升保險公司的「利差溢 」。所以總括而言, 這消息對國內保險公司而言是利好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